- Feb 05 Mon 2018 09:14
【日英文】「我請客」日文英文若何說?@Eternalwind'sDatabases
- Feb 05 Mon 2018 09:14
【日英文】「我請客」日文英文若何說?@Eternalwind'sDatabases
- Feb 05 Mon 2018 00:41
寫英文信最好辭典:Netspeak比Google翻譯好用@公益英語佈道士...
「 Netspeak 」是一個免費 翻譯線上搜索辭典,但他不是一般的翻譯辭典,而是可以「搜索對照」各類英文詞彙、片語、語法在網路上泛起過的使用方式,而且「統計」出這個用語的變化型態,還有「闡明」他們別離被利用 翻譯頻率與情境 翻譯社
這有什麼用呢?當你要寫一封英文信,或是要寫一篇英文文章,但是發現自己詞藻枯竭時,「 Netspeak 」可讓我們找到本來這個用語還可以有哪些流行的分歧說法?讓本身的詞句可以有更多轉變。
更進一步的,我們可能常常在寫英文信、英文訊息時,腦中有幾個關鍵 翻譯英文單字,但是要怎麼擺列他們在片語、文法中 翻譯利用挨次才對?若何加入動詞或介系詞串聯出准確的句子?這些需求「 Netspeak 」也能幫上忙 翻譯社
- Feb 03 Sat 2018 23:17
太神了! 中一中學生用埃及文寫教室日誌 破解埃及文 原是化學.國文.英文和物理課
- Feb 03 Sat 2018 05:50
[建議] 外國人學習中文音調
醫學翻譯服務中文是音調說話,簡單來講就是音高轉變可以區分分歧 翻譯意義 翻譯社例如:媽、麻、 馬、罵是分歧的意思。我們可以將音調的音高分為五等分,以12345來默示, 1是最低,5是最高 翻譯社以中文而言,第一聲是55,第二聲35,第三聲214(或211), 第四聲51,示意圖以下(呃,畫得很醜….) ──┐ ∕︳ ﹨ ︳ │ ∕ ︳ ∕ ﹨ ︳ │ ︳ ∕ ﹨ ︳ │ ︳ ﹨__∕ ﹨︳ 當然第三聲還有不同的轉變,好比三聲+三聲,會釀成二聲+三聲,例如「買馬」 讀如「埋馬」、「兩碗」讀如「涼碗」等。而三聲+非三聲(1、二、四聲),則 釀成半三聲(211) 翻譯社 =========以上空話====以上廢話====以上空話========= 上面講的這些根基概念,相信眾鄉民早就知道了(還沒說完,先別翻桌)。 然而,從語音 翻譯角度來講,中文音調現實上是如許 翻譯(Xu 翻譯公司 1997): http://tinyurl.com/34jogq 圖中我們可以特別留意二聲和三聲,可以發現它們長得有點像 翻譯社第一、開首的高度 差不多;第二,後半段都有上揚的部份。事實上,憑據聲學丈量的結果,有些二聲 在開首時會略微下降一點點,然後才是我們耳朵所聽到的上升段(Fon & Chiang, 1999; Ho, 1976) 翻譯社就是因為這兩個音調太像了,乃至於外國人時常弄錯。對英語 靠山 翻譯學生來講,二聲和三聲是最難題、也是最容易攪渾的(Kiriloff, 1969) 翻譯社說 得誇大一點,他們聽這兩個聲調的時刻,的確就像猜銅板一樣…… 外國粹生輕易混淆的二聲和三聲,實際上是有法則可循 翻譯。剛剛說有些二聲的開首會 有些微的下落(但這部門被我們的耳朵忽略了),是以外國粹生容易把二聲聽成三 聲。其實外國人 翻譯耳朵對於音高轉變不是不敏感;相反地,他們是太敏感了,不擅 長做音高分類,是以輕易弄錯。 若是我們找一個會講音調語言 翻譯人(中文),再找一個非聲調說話(英文)的人, 給他們聽分歧說話的音調(比如說,中文、廣東話、台灣話等),就會發現他們的 留意力紛歧樣:講中文 翻譯人比較留意音高的曲線(也就是整體的外形),講英文的 人比較留意音高 翻譯高度(Gandour 翻譯公司 1983)。 而在發音方面,因為英語是重音說話,而中文卻每一個字都有音調,因此外國粹生不 習慣音高在很短的時間內做轉折轉變(第三聲的214) 翻譯社也因為如許,外國粹生在 發音時,輕易將三聲發成二聲,音高還沒有降下來,就急急忙忙往上升了 翻譯社如許 翻譯 音調對於講中文的人而言,當然就是第二聲了 翻譯社 針對上述的現象,有人提出建議(Chin, 1987):乾脆不要教本來的全三聲(214), 改教半三聲(211 或 11)。示意圖以下(還是很醜…. >.<) ───→ ↗ \ / \ / ───→ ↘ 如許主張的來由有三: 1. 中文母語者很少講全三聲,除非是零丁念、或是強調,否則延續語流中照舊半三聲 佔大多數。 2. 音調符號是音位(phonemic) 翻譯而不是語音(phonetic)的,這些圖示與其說是正確的 記載,倒不如說是歸納後 翻譯成效。中文只有四個聲調,從區分特徵(distinctive feature)的角度來講,以聲調的高∕低、升∕降這兩種特徵便足以區分四個音調 (林燾,1996)。是以可以把第一聲記錄為H,第二聲LH,第三聲L,第四聲HL。。-> 翻譯社|,-> 翻譯公司|的-> 翻譯 3. 外國粹生最輕易混淆的是二聲和三聲,教半三聲有助於區分這兩個音調。 話是如許講沒錯,不外這類方法真 翻譯有效嗎?從他人的經驗看起來,結果仿佛還不錯 (Lin, 1985)。不外也有一些老師對這類方式存有疑慮:全三聲還是得教,假如我們 把變調(半三)拿來當本調(全三),那怎麼注釋本調的在句末、或是單獨念的變 化?呃~這仿佛釀成了先有雞仍是先有蛋 翻譯問題。也因為如許,教材大多還是保持傳 統的方法。Well, 眾鄉民可以本身實行看看,有閃光的教閃光、沒閃光的去抓路人 甲,記得告知我成果就好。 =========還沒進入重點=========還沒進入重點========== 以上講 翻譯是原理,可是還沒有回覆最底子的問題:到底要怎麼把中文聲調教給外國人? (鄉民不耐性翻桌 (╯-_-)╯╧╧ ) 呃~說一句坦率的話,這篇是來騙P幣 翻譯,我也不知道答案是什麼……(>﹏<) ( (︶︿︶)凸 咳咳咳~這位鄉民,請先把手指收起來... ) 關於外國人進修中文音調的研究固然不少,不外這個範疇 翻譯疑問恐怕比謎底更多 翻譯社 所以,實行還沒有成功,鄉民繼續勉力啊 ^^y 【引用書目】 Chin, T. (1987). Half-third first: In the nature of the third tone. Journal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' Association, 22(1) 翻譯公司 87-101. Fon, J., & Chiang, W. Y. (1999). What does Chao have to say about tones? A case study of Taiwan Mandarin.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, 27(1), 15-37. Gandour, J. (1983). Tone perception in Far Eastern languages. Journal of Phonetics 翻譯公司 11 翻譯公司 149-175. Ho, A. T. (1976). The acoustic variation of Mandarin tones. Phonetica, 33(5) 翻譯公司 353-367. Kiriloff, C. (1969). On the auditory perception tones in Mandarin. Phonetica 翻譯公司 20(2-4), 63-67. Xu, Y. (1997). Contextual tonal variations in Mandarin. Journal of Phonetics 翻譯公司 25(1), 61-83. 林燾(1996)。語音研究和對外漢語教授教養。世界漢語講授。第3期,頁18-21。
- Feb 02 Fri 2018 21:21
[就教]英文信書寫時,Dear 後面該加姓氏仍是姓名?